父亲的老屋

作者:侯俊杰 记得 1971年的春天,父亲在老家的荒地上盖起了三间土坯房。动工那天,很多乡亲赶来帮忙,他们喊着号子:大家一条心呀,嗨哟!帮忙盖新房呀,嗨哟......掌夯人铿锵有力的领号声把拉夯的两股力量凝聚在一起,只见人们把拉起的大夯抛在空中,又重。

作者:侯俊杰

记得 1971年的春天,父亲在老家的荒地上盖起了三间土坯房。动工那天,很多乡亲赶来帮忙,他们喊着号子:“大家一条心呀,嗨哟!帮忙盖新房呀,嗨哟......”掌夯人铿锵有力的领号声把拉夯的两股力量凝聚在一起,只见人们把拉起的大夯抛在空中,又重重地砸在地上,震得地面颤动,反复夯实屋基后,人们累得满头大汗,稍稍休息片刻,大伙们又开始搬砖和泥,等父亲起早赶集买菜回来,帮忙的人们都各自回家了。父亲追过去拉住两位长者的手,执意要留他们吃饭,老人家婉言谢绝道:“德忠老师,您拖家带口的刚从外地回来很不容易,乡亲们能帮都会乐意过来帮忙的。”望着大家远去的背影,焦急的父亲感动得热泪盈眶......

那时候,村子里除了几所解放前大户人家留下的老瓦房外,这所土坯老屋在当时算得上较好的房子了。七岁那年我家乔迁新居后,父亲特意邀请乡邻来家吃饭,一位老族长深有感触地说:“过去闹灾荒那年头,您家老辈乐善好施,散尽钱财救济了街坊四邻,大家都受过你家祖上的恩惠,如今街坊邻居出点力都是应该的,知恩图报嘛。再说,您从外地调回来这一年多,乡亲们都有目共睹,为了村上的孩子您费尽了心血,为挽留那些辍学的学生,您去家访跑了多少冤枉路、操了多少心,街坊邻居都看在眼里呢......”为了感恩乡亲们淳朴的深情厚谊,平时村里乡亲们只要有喜忧大事,父亲都会尽量抽空赶去帮忙,有时实在不能抽身前往,就让母亲买两条烟跟人家送去。那些年父亲的工作频繁调动,无论调往周围哪个学校,春节前父亲都要赶回家里给乡亲们写两天春联。一直忙到除夕夜幕降临后,父亲这才带上几个馒头披星戴月匆忙赶回学校去值班。

那个年代信息极不发达,村上有学问的人寥寥无几,人们靠信函交流联络,乡亲们时常请父亲帮忙写家书之类,不管多忙父亲都会放下手上的事欣然接受,经常替人家写信到深夜。那时候农村的经济着实困难,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对保守落后,很多家庭不愿意让孩子上学,导致一些孩子们辍学流浪社会。为杜绝新的文盲,父亲多次跑到失学的孩子们家里苦口婆心地劝学,实在有困难的人家,父亲还把学费跟孩子们垫上。等失学的孩子重返校园后,父亲利用周日在家里无偿地给他们补习耽误的课程。

沐浴夕阳的父亲不甘寂寞,在院子里种植了很多花草,经常会引来一些老少邻居前来观赏。成年人乐于听父亲传授一些国学知识,孩子们喜欢听老人家讲些励志故事。偶尔也有毕业后的学生前来请教疑惑,父亲整天乐此不疲地享受着无私奉献的快乐,老屋里一年四季谈笑风生,洋溢着幸福祥和的歌声时常在小院的上空飘扬。

一生呕心沥血献身教育事业的父亲,可谓桃李满天下。时常有学生过来拜访,父亲祭日的那天,王牛眼里浸着泪花动情地说:“上小学时,我扭伤了脚。侯老师每天把我背到家里,师母给我拿些吃的,等天黑时,侯老师再背着我步行一公里多的路程送我回家。侯老师在教学上虽然很严厉,但是他像父亲般的慈爱可敬,对学生更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呵护。恩师和蔼可亲、那双浓眉大眼、身材魁梧的高大形象至今清晰的印在我脑海里。”一位学业有成,任职市银行行长的学生,曾发自肺腑地说:“当年不是侯老师三番五次地开导我爹娘,又给我垫付学杂费,哪会有我的今天。毕业典礼时,恩师曾经语重心长地寄语同学们:做人,一定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理想抱负的人,有道德良知的人。”

收拾老屋内的遗物时,在书桌的抽屉里发现有数百封父亲的学生寄来的信函,有巩义的、北京的、上海的、新疆的等等,最多的是一个来自张青山的信件。张青山中学毕业后应征参军去了西藏,信中不但感恩老师的谆谆教诲,更多的是感谢老师教育他如何做人做事,培养他养成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让他在部队中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士官后,经考核晋升后,被评为干部中的楷模。

父母仙逝后,老屋一直闲置在那里。屋内的家俱和电器以及父母过去配制的一些外用药品都分送给街坊四邻了。当初老屋维修过几次,可是在一次特大的暴雨中,见证了近五十年风霜雪雨的老屋却无能幸免,看着这个倾颓废去的老屋,我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父亲的老屋曾经是呵护我们快乐成长的幸福家园,留下我许多童年天真的梦想,熬去父母大半辈子的心血和艰难人生,母亲在老屋里梳理着那个最艰苦的岁月,辛苦地张罗着一家人的粗茶淡饭,辛勤哺育我们从老屋里长大成人。多少次在深夜的油灯下,母亲为我们穿针引线缝补破旧的衣衫;多少次父亲在这老屋里为了失学的孩子,跟家长们促膝长谈;多少次亲朋好友在这老屋里尽情品尝着母亲烹饪的美味佳肴......父母的音容笑貌和昔日亲朋好友的谈笑风声,以及父亲的学生金榜题名后,大家在老屋里举杯欢庆的祝福声,至今让我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在那峥嵘的岁月里,记录着那些酸甜苦辣的人生故事,深深烙在我的心间犹如眼前。

老屋虽然消失,但是,却留下我对父母的无限怀念和哀思!在那熬去的光阴里,父亲的老屋仍旧浓缩着远去的时光,存念那刻骨铭心的记忆里......

编辑:王丹丹

免责声明:版权声明: 本文 父亲的老屋 中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元素,版权均为我司独家所有.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http://www.zgrwb.com/htm/people/art/2019/0731/2870.html , 违反者我司将依法追究责任。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麦穗初黄时
下一篇:散文 | 端午时节“粽”伤情

为您推荐

树屏龙王池写意

树屏龙王池写意

树屏龙王池 写意 作者 缪建文 推荐 童僖 大家杂耍公众号 特约记者、特约编辑、特约作家 缪建文先生 树屏的龙王池是一个有灵魂的自然小镇。 暮春的一天正午,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大地。我慕名踏上了
《春天的思索》

《春天的思索》

(作者高有鹏/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人民的力量在于凝聚力!文化应该克服过往中的一般散沙。人民创造历史是文化思想的核心。对于《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史论》的写作我是努力提出一些新的尝
退役军人职业发展的灯塔——评《退役军人职业发展导航》作者:高佩琪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

退役军人职业发展的灯塔——评《退役军人职业发展导航》作者:高佩琪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

编 者 按 : 张 圣 华 老 师 的 专 著 《 退 役 军 人 职 业 发 展 导 航 》 一 经 面 世 , 在 社 会 上 影 响 很 大 , 该 专 著 集 理 论 、 政 策 、 成 功 案 例 以 及 实 用 性 强 的 可
王乃勇:书法工作者不能在书房里孤芳自赏

王乃勇:书法工作者不能在书房里孤芳自赏

王乃勇光明图片 【文艺人物志】 他从一个农村娃,一步步成长为多项全国荣誉加身的书法家,但他却称自己算不上书法家,只愿做一个传播书法艺术的游击队员,努力向乡村中小学推广书法艺术。在他看
宋保华:难忘父亲那晶莹的泪花

宋保华:难忘父亲那晶莹的泪花

今年元旦,我回到家乡去探望年迈的父亲,握着老人家有力的双手,看着那炯炯有神、充满慈爱的眼睛,想着很快又要陪父亲一起热热闹闹过大年了,就感到非常踏实、非常开心。 然而没想到的是,元月2
父亲的绿色追求

父亲的绿色追求

写在父亲去去世三十年之际 阳城县白桑镇通义村是全县第一个国家级命名的文明村、绿化村、卫生村,从七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通义村一直是都是阳城县树立的先进典型、模范村,晋东南地区十面红旗之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本报北京3月28日电(记者郭超) 由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3月28日在京举行,对44名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进行表彰。大会
新时代杰出文艺工作者 国礼艺术家 人民艺术家——蔡福金

新时代杰出文艺工作者 国礼艺术家 人民艺术家——蔡福金

蔡福金 蔡福金,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蔡襄第三十六代孙。历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务长、秘书长、副院长,正厅级。著名民营企业研究专家、书画家。 现任中国名家画院副院长、中国花鸟画研修院顾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拟表彰人选公示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拟表彰人选公示

为进一步弘扬德艺双馨精神,培育造就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拟评选表彰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经多方推荐、
宋保华:慎终不忘先父志——深情回忆父亲宋殿友先生

宋保华:慎终不忘先父志——深情回忆父亲宋殿友先生

慎终不忘先父志 深情回忆父亲宋殿友先生 ■ 宋保华 再过几天就是我亦师亦友的父亲宋殿友先生周年的祭日了,这些天来我常常是在睡梦中梦见父亲,醒来就是神情黯然,泪流满面。有时白天也会突然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