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和艺术绑定
——记著名书法家、原北京大观园红楼文化艺术博物馆馆长马俊潼
在北京的书法篆刻艺术领域,很多人都知道马俊潼擅长书写楷、行、隶、篆、草多种字体,这与他多年来潜心临摹历代名家碑帖,在多种书体上都下过功夫是分不开的。
对书法艺术,马俊潼认为:“书法贵得古人结构,近观学书者,重力效时流;古难今易,古深奥奇变,今嫩弱俗稚,易学故也。”也就是说学书必先继承传统,只有在对前人作品精细研究以后,才有可能萌生创作的意念。马俊潼善于学古,但他更善于变古而出新,不被古法所拘束。继承是创新的重要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必要发展。从“走进去”再“走出来”,从形似到神似,马俊潼已经形成了鲜明的个人风貌。他的书法作品功底深厚,用笔朴素丰茂,结字自然,气势恢弘。笔墨苍劲不失隽秀,浑厚不失俊逸,彰显出其独到的艺术魅力。马俊潼的楷书作品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大气磅礴,庄严肃穆;瘦金体作品笔画细如钢针,轻落重收,筋骨转折,笔锋犀利;篆文作品体势开阔,笔力雄健,具有雄迈豪宕之风;行书作品字形紧中有放,行笔轻重有致,粗细适度,气脉贯通,绝不流露出一丁点的浮躁之气,有股“墨气华滋、肉中含骨”的独特美感;隶书则笔笔劲挺,字字古朴,饶有金石意蕴。马俊潼还钻研草书,作品如骏马之急驰,了无间歇,又如行云与流水,甚觉悠然的快感。
了解马俊潼的人都知道他对篆刻的研习与创作在不断探索中可谓收获颇丰。他早年先学习篆文书法,这对他于篆刻艺术的学习打下了坚实基础。在学习过程中摄取秦汉、明清诸家,入古出新,参照现代精品,捕捉创作有现代生活气息的作品,达到作品能雅俗共赏的境界。马俊潼认为,要创作出一件好的篆刻作品必须深入传统进行临摹学习,不断提高印外文化修养,培养艺术气质,追求时代气息。创作中用刀熟练、字法正确,线条干净、布局合理,以突出个人风格,才能真正创作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艺术精品来。马俊潼篆刻章法的特点,是由他的书体、字法、笔法、边格等多方面综合融会而成,颇受邓石如、杨岘、吴昌硕的影响,既有传统的继承,又有个人新的熔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