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沐日浴月--谈天论地--说年道节+趣说中秋·秋分的渊源和异同+精简版

文史 源远流长 文化 博大精深 文脉 兼容并蓄 文运 亨通多彩 沐 日 浴 月 -- 谈 天 论 地 -- 说 年 道 节 (系列讲座) 趣说节日中秋节气秋分的渊源和异同 专栏作者张振海 庭院寒暄 学者:造次!老者:幸会! 学者:秋安!老者:祺祥! 学者、老者一番寒暄交。

•文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文脉兼容并蓄•文运亨通多彩
----
(系列讲座)
 
趣说•节日“中秋”•节气“秋分”的渊源和异同
专栏作者·张振海
 
庭院寒暄
学者:造次!老者:幸会!
学者:秋安!老者:祺祥!
 
学者、老者一番寒暄交流:
今岁2019年公历9月13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日。
今载2019年公历9月23日农历八月廿五是中国传统的秋分节气。
中秋(秋季的中间)是节日,既然居中必有平分之意。
秋分(秋季被平分)是节气,既然平分必有居中之意。
故有:中秋期半,更有:平分秋色
两个都有居中、平分、过半的含意。那么何为?什么?何为?怎么
 
书斋恳谈
学者:学问!老者:略知!
学者:赐教!老者:客气!
 
学者、老者一番恳谈研究:
一、节气“秋分” • 节日“中秋”的渊源
中国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几千年乃至几万年漫长实践和智慧结晶
 
秋分,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六个,秋季的第四个。每年的9月23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80°即是。 “两分”(春分、秋分)之一。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霜降”为秋季的终止,“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故称秋分。
“秋分”这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秋分之后,北极附近极夜范围渐大,南极附近极昼范围渐大。
 
中国是人类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积累了丰富的年节文化,也是一朵璀璨的奇葩
 
中秋节,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非常悠久,也是先民在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祭祀文化、农耕文化)中慢慢形成、演变、发展的。史书记载: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早在远古,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帝都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二说,它起源于古代农业的生产活动。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作物和各种瓜果成熟,先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祭月、拜月、赏月,逐步形成“祭月节”。
最初“祭月节”是定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这一天,后来由于每年“秋分”在阳历9月23日左右,而农历在八月的日期不固定,如果适逢月初或月末,就不会有圆月。而没有圆月则大煞风景。华夏先民需要一个又大、又圆、又亮的满月来举行的祭月、拜月、赏月、追月、玩月的庆典,所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改至并固定在农历八月十五。把重任交给了“中秋”。
现在的“中秋节”就是由传统的“祭月节”演变而来。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望月阁”的古迹,就是佐证。
中秋节”已成为仅次于春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列的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东南亚、世界很多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中秋节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以月之圆满寓人之团圆,寄托思念故乡和亲人,祈盼丰收和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内涵精深的文化遗产。
已经成为炎黄子孙、游子返乡、阖家欢聚、政党合作、同舟共济,共谋福祉的平台和话题。
已经成为民族团结、统一战线、海外华人、港澳特区、台湾同袍、共谋团圆的载体和心声。综上所述
一个是节气,今年“秋分”落在公历9月23日农历八月廿五。
一个是节日,今年“中秋”落在公历9月13日农历八月十五。
以上充分说明了节气“秋分”节日“中秋”的渊源。
 
二、节气“秋分” • 节日“中秋”的异同
 
秋分
秋季从立秋开始到霜降结束共90天,秋分居中间,季节平分(各45天),把秋季一分为二,秋分之“分”为“半”之意。平分之
按公历(阳历)计算。秋季6个节气,每个节气15天,从立秋开始到霜降结束共90天,秋分居中间,时间平分(各45天),昼夜平分(各12小时)。平分之
秋分,一是季节平分”,秋季三个月90天,间隔45天。二是昼夜平分”,这天白天黑夜相等,各为12小时。
春分这天“昼夜平分”后白天越来越长,到夏至呈白昼最长而转折。
秋分这天“昼夜平分”后黑夜越来越长,到冬至呈黑夜最长而转折。(即:此消彼长,物极必反)
中秋
在我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分别表示:上、中、下,早、中、晚,一、二、三。
  字音:zhòng 字义:地位居中的。排行第二的。在季度里就是第二个月。仲秋即为中秋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秋季是七、八、九三个月,八月(仲秋)为中间月十五日为(仲秋)的中间日。这一天既是季度的中间,又是月份的中间中也
免责声明:版权声明: 本文 5沐日浴月--谈天论地--说年道节+趣说中秋·秋分的渊源和异同+精简版 中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元素,版权均为我司独家所有.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http://www.zgrwb.com/htm/people/history/2019/0925/3132.html , 违反者我司将依法追究责任。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记当代国学领军人物林文金先生
下一篇:中国人民大学茶道哲学研究所刘峰研究员做客清华大学“中华茶道美学”讲座完美收官

为您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