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人物榜 中国文化

专栏作者·张振海·文化奇观·追根溯源·节气解读

期刊 报纸 网站 专栏作者张振海文化奇观追根溯源节气解读 中国奉献 文化奇观 历法指南 廿四循环 追根溯源 继承发展 解读节气处暑 专栏作者 张振海 一、二十四节气的追根溯源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几千年乃至几万年的漫长实践和智慧结晶。 很多人讲。

期刊 报纸 网站 专栏作者·张振海·文化奇观·追根溯源·节气解读
中国奉献 文化奇观 历法指南 廿四循环 追根溯源 继承发展
解读节气“处暑”专栏作者 张振海
一、二十四节气的追根溯源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几千年乃至几万年的漫长实践和智慧结晶。                                                                                        
很多人讲解时总爱说我国的二十四节气源于唐、宋或元、明、清……这是因为看到这些朝代的史料比较多。但是,这是不对的。实际比这早很多很多。
不断向前追溯,早在公元前的汉代>秦朝>战国>春秋>夏商周>尧舜禹就对历法、节气有所探究和记述了。
继续往前挖掘,上古时代,大约几万年前、十几万年前的祖先,如三皇之首,燧人氏以及其他先人,钻木取火、击石点火、结绳记事、百兽命名、创十天干、观北斗星、圭表纪历……确立了河南商丘为天地之中,建立了中华第一都,确定了中华第一姓(风),制定了中华第一部历法……立方牙,观天象……就开始了对天文、历法的观测和实践。
仍然超前探索,盘古开天辟地、女娲化生万物、后羿射日造福……探究神话时代,还可能认知得更遥远。
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这些远古奇人……《山海经》 《易经》《黄帝内经》……这些上古奇书……研究的新进展,历史遗址出土文物的新发现,将给我们研究二十四节气带来新天地。
详见我的《二十四节气概述》和《二十四节气纵览》
 
二、二十四节气的基本概念
二十四节气的基本概念,包括:天干地支、阴阳五行、生辰八字,天文历法、地理历史、气象、岁时、纪年、年、季、月,节气(节+气)、候应(候+应)、阳历、阴历、黄道、白道、北斗……(此略)
 
节气
《太初历》《淮南子·天文训》
解读:揭示了北斗运行、月亮运行、太阳运行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论述了二十八星宿、十二律长度、十二月令和二十四节气的关联。
节气是表示季节变化的二十四个特定节令。二十四个节气(十二个节与十二个气),是根据地球每年围绕太阳运转的轨迹划分为二十四等份,每一份为一个节气。是从上古时代认知时节、时令、时光,气候、物候、时候的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地球绕太阳一圈360度,每前进15度是一个节气,这样一年就有24个节气。
中国远古利用土圭guī实测日晷guǐ。节气在尧舜禹、夏朝就有探索且出现了两个,商朝有了四个,周朝发展到八个,秦汉确立为二十四个。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之父、太史公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六经要义,提到阴阳、四时、八位、十二度、二十四节气等概念并记于《史记·太史公自序》。汉武帝时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唐都等将节气编入《太初历》。最终在西汉完成《淮南子·天文训》并流传至今。
 
候应
《逸周书·时训解》: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岁共七十二候。
解读:我国古代根据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天文、气象、历法、岁时把每年(岁)划分成四个季度(时),十二个月份,二十四个节气(节+气),七十二个候(候+应)。
各候均以一个物候现象相应,称候应
植物候应有幼芽、萌动、开花、结实等;动物候应有始振、始鸣、交配、迁徙等;非生物候应有结冰、解冻、雷声、闪电等。七十二候应的依次变化,反映了一年气候变化的规律。
详见我的《二十四节气概述》和《二十四节气纵览》
 
三、二十四节气的历法指南
二十四节气有“四立”“四小”“四大”“两分”“两至”“两露”“两雨”……
周而复始,相互对应,此消彼长,物极必反,内涵丰富,妙趣横生……
 
2019年8月23日 18:01:53 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 处暑
 

专栏作者·张振海·文化奇观·追根溯源·节气解读
甲骨文 金文 楚文字 齐鲁文字 秦简牍    秦小篆    隶书      楷书
 
,多音字
拼音:chǔ chù 注音:ㄔㄨˇ ㄔㄨˋ
这里的发音为三声,应读:chǔ。“处暑”chǔ shǔ
 
,多义字
从虍(hū),从処(chǔ)。“処”意为“茶几旁”。“虍”指虎皮,意为“保护”,引申为“安全”。“虍”与“処”合起来,本义:安享饮食。转义:安乐窝。
处chǔ 居住。身在(某地或某种情况)。存在,置身(处境)。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决定,决断(处理)。对犯错误或有罪的人给予相当的惩戒(处罚)。 止,隐退(处暑)。也是姓。
处chù 地方(住处)。某些机关的名称(公安处),机关里划分的部门(保卫处)。未使用、开垦过的(处女)。药方(处方)。职称(处长)。
这里的字义主要是:chǔ 止也,去也。隐退、躲藏、消散、去除、终止的意思。处暑。
 

专栏作者·张振海·文化奇观·追根溯源·节气解读
甲骨文 金文 楚文字 齐鲁文字 秦简牍    秦小篆     隶书        楷书
 
暑:shǔ 炎热,熱也。
从日、从者。热也。《说文解字》把“暑”分成上面一个“日”,下面一个“者”来示意。“者”不单指人,还包括世间万物,所以“暑”即有太阳下的万事万物之意。
也可以把“暑”拆分成“日”、“土”、“日”来理解,暑天土地上下都被太阳烘烤,非常炎热。
“暑”跟“寒”相对,这里“暑”加上“处”——“处暑”主要指炎热的日子隐退、消散、去除、终止的意思。
 
处暑
二十四节气的第十四个,秋季的第二个。每年公历的8月23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150°即是。“三暑”之一。
夏季的火热已经到头了。暑气就要隐退、消散、去除。它是温度下降的一个转折点。是气候逐渐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出暑。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
虽然秋季在意义上已经来临,但夏天的暑气仍然未减。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
 
三候
我国古代将处暑分为三候:处暑之日鹰乃祭鸟,又五日天地始肃,又五日禾乃登。
一候,鹰乃祭鸟。鹰,义禽也,秋令属金,五行为义,金气肃杀,鹰感其气,始捕击诸鸟,然必先祭之,犹人饮食祭先代为之者也,不击有胎之禽,故谓之义。
解读:老鹰开始大量捕猎鸟类。猎捕后先摆列出来,像祭拜牺牲的猎物。前面解读小暑时学习猎捕的幼鹰已经可以捕捉猎物。
二候,天地始肃。秋者,阴之始故曰天地始肃。
解读: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天地肃杀之气渐起,所以古人常在这一个时节进行处决犯人,谓之“秋决”,也就是顺天地肃杀之气,告诫人们秋天是不可骄盈,要谨言慎行,反省收敛。
三候,禾乃登。禾者,谷连藁秸之总名,又稻秫苽粱之属皆禾也,成热曰登。稷为五谷之长,首熟此时。
解读:“登”即成熟的意思。五谷成熟时。黍、稷、稻、粱(大粒的小米或高粱)等榖类已经成熟可以收成了。古时还有趁此把成熟的禾谷呈献给天子。
 
特点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暑表示“三伏天”过去了,炎热暑天结束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暑气至此而止矣。”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节气、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这个节气明显的特点
1、气温下降
一是太阳的直射点继续南移,辐射减弱。二是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地向南撤退,西伯利亚或蒙古冷高压不断来临,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2、秋高气爽
受冷高压影响,形成下沉的、干燥的冷空气,开始一年中最美好的时节。若空气干燥,刮起阵风,一场像样的秋雨,人们会感到明显的降温。故有:“一场秋雨一场寒”。
3、雷暴天气
雷暴天气有所减弱,但华南、西南和华西地区雷暴活动仍较多。而西南和华西地区,由于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加之山地的作用,雷暴的活动也比较多。
4、秋雨绵绵
我国大部开始进入少雨期,但是华西等地区秋雨偏多。雨日虽多,雨量不大,一般要比夏季少,强度也弱。以绵绵细雨为主。
 
总的看,气温下降明显,昼夜温差加大,人们感觉很舒服。
要注意,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天气转凉,人们会有懒洋洋的感觉,这就是“春困秋乏”中的“秋乏”。要保证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贮存体内阳气。
 
习俗
这个时节的民间习俗有很多。主要的有
处暑前后正临农历七月半。“七月半”人们俗称鬼节,这个时候的习俗活动会和祭拜超度有一定的联系。民间会有中元节的活动,俗称“七月半”或“中元节”。
处暑前后秋风送爽、秋色宜人,民俗多与迎秋、赏秋、游秋有关。
 
1.中元节
古时民间从七月初一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期间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另见中元节(七月十五)介绍。
2.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流。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解:“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3.开渔节
欢送渔民开船出海。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鱼虾贝类发育成熟,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停留在海域周围,是渔业收获的时节。人们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4.煎药茶
自唐代盛行。家家户户煎凉茶。药店配制药方,家庭煎制备饮,意喻入秋要吃点“苦”,在清热、去火、消食、除肺热等方面很有好处。民间还有“处暑酸梅汤,火气全退光”的谚语。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类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海带、芹菜、菠菜、糯米、芝麻。
5.拜土地
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拜谢土地恩赐、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畜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
6.迎秋游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天高云淡,秋高气爽,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
到野外迎秋赏景,看疏散自如的云朵,天高云淡,云卷云舒,格外好看。所以民间也有“七月八月看巧云”的说法。在古代,即便是皇帝都会在这一时期与百官一起出行游乐呢!
7.吃鸭子
老鸭味甘性凉,因此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传统,做法也五花八门,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传统。
8.吃龙眼
因为夏天的时候天气比较热,人体消耗了很多的热量,处暑的时候吃龙眼能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有滋补养气的作用。老一辈的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配着稀饭一起吃。
9.吃丸子
处暑吃的另一种食物就是白丸子。白丸子其实就是糯米丸,将糯米粉搓成一小粒一小粒,煮汤,加点糖,味道清甜,既可补充碳水化合物,又可以解夏天的口腻。
 
文化
处暑的诗词
元稹诗选《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
向来鹰祭鸟,渐觉白藏深。
叶下空惊吹,天高不见心。
气收禾黍熟,风静草虫吟。
缓酌樽中酒,容调膝上琴。
 
《闲适》宋•陆游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柴门傍野水,邻叟闲相期。
 
处暑的民谚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禀仓。
处暑花红枣,秋分打尽了。
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免责声明:版权声明: 本文 专栏作者·张振海·文化奇观·追根溯源·节气解读 中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元素,版权均为我司独家所有.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 http://www.zgrwb.com/htm/people/wenhua/2019/0823/2994.html , 违反者我司将依法追究责任。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删除处理。
上一篇:全国榜样文化工作委员会第一次理事会在北京成功召开
下一篇:2019首届山东昌邑柳疃丝绸文化节盛大开幕

为您推荐

树屏龙王池写意

树屏龙王池写意

树屏龙王池 写意 作者 缪建文 推荐 童僖 大家杂耍公众号 特约记者、特约编辑、特约作家 缪建文先生 树屏的龙王池是一个有灵魂的自然小镇。 暮春的一天正午,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大地。我慕名踏上了
《春天的思索》

《春天的思索》

(作者高有鹏/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人民的力量在于凝聚力!文化应该克服过往中的一般散沙。人民创造历史是文化思想的核心。对于《中国民间文艺思想史论》的写作我是努力提出一些新的尝
退役军人职业发展的灯塔——评《退役军人职业发展导航》作者:高佩琪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

退役军人职业发展的灯塔——评《退役军人职业发展导航》作者:高佩琪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

编 者 按 : 张 圣 华 老 师 的 专 著 《 退 役 军 人 职 业 发 展 导 航 》 一 经 面 世 , 在 社 会 上 影 响 很 大 , 该 专 著 集 理 论 、 政 策 、 成 功 案 例 以 及 实 用 性 强 的 可
【兰苑签约诗人专栏】:祁荣祥 ll《乡恋》

【兰苑签约诗人专栏】:祁荣祥 ll《乡恋》

乡恋 祁荣祥(北京) 嚼着家乡的芝麻叶 个中滋味,写在脸上 笑纹里,也溢出久违的香 想起家乡的小曲 漏风的嘴,轻声低吟 如知了,不厌其烦老调重唱 煮一壶,柳叶茶 慢与影子浅饮,亲不够 家乡嫩
王乃勇:书法工作者不能在书房里孤芳自赏

王乃勇:书法工作者不能在书房里孤芳自赏

王乃勇光明图片 【文艺人物志】 他从一个农村娃,一步步成长为多项全国荣誉加身的书法家,但他却称自己算不上书法家,只愿做一个传播书法艺术的游击队员,努力向乡村中小学推广书法艺术。在他看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举行

本报北京3月28日电(记者郭超) 由中宣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3月28日在京举行,对44名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进行表彰。大会
新时代杰出文艺工作者 国礼艺术家 人民艺术家——蔡福金

新时代杰出文艺工作者 国礼艺术家 人民艺术家——蔡福金

蔡福金 蔡福金,中共党员,大学学历,蔡襄第三十六代孙。历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教务长、秘书长、副院长,正厅级。著名民营企业研究专家、书画家。 现任中国名家画院副院长、中国花鸟画研修院顾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拟表彰人选公示

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拟表彰人选公示

为进一步弘扬德艺双馨精神,培育造就高素质文艺人才队伍,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中央宣传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文联拟评选表彰第五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经多方推荐、
习近平会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中国新闻奖颁奖会代表

习近平会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中国新闻奖颁奖会代表

12月1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王沪宁等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十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暨中国新闻奖颁奖会代表。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摄 本报北京12月15日电 中华
我的语文老师

我的语文老师

我的语文老师 作者 满文祯 从小到大,在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学习过很多科目,其中语文是我最为偏爱的一科。每次学期开始的时候,在众多新的教科书里,语文书总会被我最先抽出来,捧在手里,翻一翻,闻
返回顶部